响应政府号召,搭建了第一座日光温室,种上了西瓜,当年收入就在2.5万元。近年来,他先后搭建了4座日光温室(包括一座拱棚),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年均收入在10多万元以上。
赵世军说,日光温室内种植西瓜必须吊蔓,就是当西瓜蔓长到一定长度时,将瓜蔓用绳子吊起来牵引上架生长。赵世军介绍说,温室内吊蔓栽培的西瓜比在露地上长的西瓜通风透气性好,四面都能均匀受到光照,这样西瓜的外表比露地瓜外形好看,不仅个头匀称,色泽鲜艳,纹路清晰,而且还没有了趴地西瓜的白皮面,个个都是精品。
吊着长的西瓜是好看了,那口味如何呢?面对记者的问题,赵世军随手摘了一个西瓜,就地掰开。记者咬上一口,肉质细嫩,甜而多汁。“这其实也是吊着长带来的好处,西瓜吊在藤蔓上,生长过程中通风透气,能接触到更多阳光,受光照均匀,甜度也就增加了。”赵世军说,他按照有机、绿色的标准生产,施生物有机肥,用生物杀菌剂,确保西瓜的外观、色泽、口感更好。
“除了病虫害较少外,还充分利用了土地。”赵世军说,因为西瓜藤都沿着架子往上长了,不仅可以节约空间,而且整蔓、打杈、掐尖、摘果都很方便。
“种瓜是个技术活,浇水、施肥、通风、保暖,哪样也不能疏忽。”赵世军说,每天他都要进温室查看两三次,同时要对温室进行通风,太阳落山,还要为温室盖上草帘子。赵世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普通大田西瓜,一亩田只能种500到600株的瓜苗,如今日光温室种植的西瓜,一亩可以种1800株到2000株,株数足足涨了3倍,一年能种四茬瓜,产量和收入的增长就可想而知了。
赵世军告诉记者,他种植的反季节温室西瓜,市场上一斤能卖到近3元,比普通西瓜翻了几倍。“春节期间上市,价格比较高,许多人都买来作为礼品瓜销售。”赵世军乐呵呵地说。
武南镇副镇长张文俊告诉记者,在花盛村,像赵世军这样通过调整结构鼓起“钱袋子”的农民还有很多。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自2007年以来,共发展设施农业1329.11亩,户均2.2亩,亩均收入18500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64%。共有特色经济林842亩,户均1.47亩,亩均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12%。种植节水高效作物2093亩,人均0.88亩。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2012年,花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19元。 西瓜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葫芦科西瓜属,原产于非洲的埃及。西瓜在五代时期传入中国。目前,全球西瓜年产量大约为9000万吨,为全球第五大消费水果,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中国的西瓜总产量是全世界最大的。
现代西瓜在形状、大小、颜色、口味和营养成分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如,有大如篮球的西瓜,也有小如乒乓球的西瓜;有红瓤西瓜,也有黄瓤西瓜等。研究发现,与现代西瓜的亲缘相近的野生种、亚种和变种也非常多,这说明,西瓜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据华大基因该项目负责人张建国介绍,现代栽培西瓜经过了人工选择,口感好、长的快、瓜子小,同时,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使得现代栽培西瓜具备了含糖量高、成熟快等特征。农药和化肥为现代栽培西瓜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但长期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现代西瓜的抗病能力和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能力退步。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西瓜品质的不断定向选择和培育,使得现代西瓜品种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大量的抗病基因,在人类对西瓜的驯化过程中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