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的主产区在北方,成熟期为每年的10月、11月
最近南方的天气已经暖和起来了,随着气温的回升,人们吃水果的意愿也增强了,这也导致西瓜、沃柑等水果的涨价。现在沃柑已进入果期尾声,产地可采摘的果子也少了,但市场的需求却因天气回暖而十分旺盛,因此产地就出现抢货现象,不过比起西瓜的涨价,沃柑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现在的西瓜一斤能卖到7、8元,因为只有海南和云南等部分地方有产,妥妥的供不应求。
相比于这些热销还涨价的水果,山楂就显得有些落寞了,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山东济南的一个村庄,至今仍有上百万斤的山楂处于滞销状态,尽管这些山楂果仍储存得很不错,无论是品相还是内在品质都好,但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
山楂的主产区在北方,成熟期为每年的10月、11月,在这个时候成熟的山楂,可谓是占尽天时的,因为没有卖掉的话,也能先储存起来。不过这几年很多果农都是有人前来收购,才会采摘,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摘下来储存的,因为采摘费用比较高,卖价谈不拢是要亏钱的。
去年山楂成熟的时候,碰巧还未彻底放开,不少城市运输不畅,商贩也不愿前往收购,使得山楂的销售一再推迟,有些就留存至今没有卖掉,这次媒体报道的,就是遇到这种情况。去年成熟的时候,没有卖掉的山楂,到现在已经存放将近5个月了,要是到了清明节,山楂也将面临烂掉,所以现在果农也很愁,而且是上百万斤,一时间要找到这么大的需求方,是非常困难的,果农才向媒体求助。
山楂的名气很响亮,它能用于制作冰糖葫芦、果丹皮、果脯,还能入药,生活中很容易见到与之相关的产品,人们也已经习惯了它的味道,并认可食用它的益处。只是新鲜的山楂果,在水果店或是商超的销量并不太好,而这也是它的尴尬之处,因为新鲜山楂太酸了,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胃口,导致它不容易在水果市场上见到。
每年成熟的山楂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入加工厂的,十分依赖商贩来收购,果农们想要靠自己零售,或是在线上销售,都有不小的难度。
加工成食品既是山楂产业发展的助力,也是山楂种植一大阻力,除了制作冰糖葫芦比较讲究卖相之外,其他大多数山楂制成品,对于山楂果的品相,要求不高。也就是说只要果子不要太次,基本都能拿去加工,所以即使是非常优质的山楂品种,也不一定就能卖上好价钱,以至于山楂的收购价格一直很低,几毛钱或是1块多都是常见的,若是能上2元/斤的话,很多种植户都会迫不及待地把果子卖掉。
渐渐地,众多山楂品种间的竞争,就成了以产量论高下的竞争,山楂果越大,亩产量越高的山楂品种,越容易得到果农们的青睐,反正价格也就那样,高了卖不出去,对于价格也就没了多大期待。
因此,山楂发展成今天这样,可以说产业发展得很好,也可以说不是果农们致富的好倚仗。这次上百万斤山楂滞销,也就能解释得通了,错过了去年的销售黄金期,现在已经叠加上了储存成本,要价就得更高,但想要卖到2元以上,已是很难。
如今,果农们或许只能降低价格预期,有人愿意收购的话,适当的降价才能解决销售问题,僵持下去,果子也可能腐坏,就划不来了。